哈尔滨视窗,打造哈尔滨资讯第一网!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哈尔滨视窗_哈尔滨新闻门户网

热门关键词: 
热门TAG标签:

北京深山荒村变片场 农民当《鬼吹灯2》群演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5-13

荒村变片场,怀柔深山村民首次尝试当群众演员。李波摄

  荒村变片场 农民当群演

  本报记者 王可心

  地处深山的怀柔长哨营乡老西沟村,最近有件新鲜事轰动全村。村书记张国齐正在挨家挨户找演员——电影《鬼吹灯2》的群演!

  “说不准就火了呢,万一被导演看中了,保不准就当了明星!”一听说能演电影,69岁的宁福云第一个报了名,兴奋得一宿没睡着。

  剧组为啥找这村农民当群演?老农们首次“触电”会发生什么好玩儿的故事?记者带着好奇,来到了老西沟村。

  过演员瘾拿片酬

  早上6点,深山里的风仍然有些凉意,沿着九拐十八弯的盘山路,记者进了村。沿着山间盘旋的土路走上半个多小时,远处才露出村庄来。

  这时候的小村庄,不如说更像是个片场。四辆大货车停在村口,其中一辆发电车正嗡嗡作响,胳膊粗细的电线七扭八歪地散乱在地上。一辆装满了衣服的车厢后面,200多名当地村民正在排队领衣服。记者从中找到了刚换完衣服的宁福云大姐。

  “穿上这身衣服,就跟我娘一个样儿。”灰格子外套,两条麻花辫,青色布裤,再加上老布鞋,这样的打扮在宁福云的童年记忆中很是熟悉。同样熟悉的还有拍摄内容——挖渠。有的人需要去翻地,有些被安排推车,还有的人负责扛红旗。

  “停一下,大家注意一下,别特意往镜头这边瞅,互相聊天。”刚开机,大家还没找到感觉,总有人眼神不自觉地往镜头这边飘。反复试了几遍后,后面的拍摄都能一次通过了。黄沙飞扬中,宁福云干起活来很是起劲,有几个镜头连导演喊停都没听见。

  一天的拍摄结束后,宁福云拿到了当天的报酬,100元。“这拍电影可太有意思了,挣得比种地多多了。”一到家,宁福云赶紧跟老伴儿分享了自己的首次“触电”体验。她念叨着,这拍电影可真好玩,明儿还得去。

  荒村变电影片场

  第二天一早,宁福云出门吓一跳,今天这阵式更大了,全村100多人出动。一路说说笑笑到了片场,工作人员已经在忙碌地做开机前的准备。

  换好衣服,大家三三两两地蹲在路边等待开机。“这原来是张家二小子的房子,跟他大哥住前后院。”闲聊中,张景文对路边的老宅如数家珍。这些老院子中,有一处就曾是他的家。

  十多年前,原本住在半山腰的十几户人家搬迁到主村,这个原本名叫大石门村的小山村自此废弃。谁也没想到,这么一处荒村,如今竟成了香饽饽。

  “虽然荒废许久,但这村有个谁也比不了的优点,整个村子的格局都保留下来了,房子都是几十年的石板房,就是一个天然的影视基地。”村书记张国齐手摇着草帽,语气中有些得意。

  张国齐回村前曾在杨宋镇影视产业示范区内经营了一家修车行,由于紧邻中影、星美两大拍摄基地,不少剧组人员都是他的熟客,常跟他抱怨找不着合适的外景基地。

  “老西沟村212口人,有118户是低收入户,要让大家脱离贫困,必须找新路。”张国齐掰着手指头算了一笔账,“剧组人员要吃、要住,还需要大量群演,这都是实打实的收入。”

  磨破了嘴皮,带着十足诚意,张国齐前后请来了四个剧组到村里考察。最终,时代背景十分相符的《鬼吹灯2》剧组与老西沟村达成了协议,改造荒村拍摄外景。经剧组的改造,大石门村仿佛一下穿越回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石板房、粮仓、大土炕,穿梭往来的演员、村民,让这个曾经被遗忘的小村一下子热闹起来。

  借拍剧火一把

  日头渐低,村民们拍完群演戏份,有说有笑地逐渐散去。村头的大槐树下,看着沐浴在夕阳中重回宁静的老村,张国齐和几位老哥坐在板凳上,一边闲聊一边等待剧组收工。

  “老西沟好久都没这么热闹了。”张国齐感慨地说。几位老哥借着话茬儿说开了,“这电影一放,咱村也能火一把吧?”“我听年轻人说,不少鬼吹灯的影迷没准要来这村里探险呢。”

  大家不由自主地往村子周边望去,春天里绿荫漫山,景色美极了。“记得咱小时候爬过北山吧,山头像狮子头,山顶上有块人形石头,大家都说神奇。这要是修了步道,肯定能吸引城里的游客来。”张国齐说,这几天已经有不少人主动找他商量开民俗院的事,有的甚至想得很仔细:剧组工作人员的需求跟普通游客不同,作息不规律,常常要熬到半夜才能回来休息,村里改造民俗户的时候,就得考虑好他们的需求,首先是单间,而且24小时能洗澡。还得有停车场和仓库,放置大型设备……

  目标先立起来了,离实现目标也就不远了。张国齐笑着说:“影视外景基地确实给老西沟村的村民带来了发展的机遇,这往后的机会,还多着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