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张锐 郑文韬)“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端午节将至,花样繁多的粽子成为人们饮食关注的焦点。然而,大多数粽子都由糯米制作而成,具有粘度较高、不易消化、含糖量较大的特点,极易升高血糖。糖友们若不加以节制,会引起血糖迅速上升从而加重病情。那么,糖友们该如何科学吃粽子,愉快度过端午佳节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杜丽坤教授,为广大糖友提供科学指导。 糖尿病患者能不能吃粽子? 可以食用,但不适合所有患者。因为粽子的主要成分糯米,其血糖指数很高,极易引起血糖升高,所以在品尝美味粽子之前,糖友们要评估一下自身状态及血糖水平是否满足以下4个条件:1、空腹血糖低于7.8mmol/L;2、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10mmol/L;3、糖化血红蛋白低于7.5%;4、近期血糖保持较为稳定,未出现忽高忽低的现象;如果糖友血糖控制较好,可以少量食用粽子,建议选择最小号(100g)的粽子,每次只吃一个。若糖友的血糖控制不佳,暂时不提倡食用粽子。 糖友们应选什么类型粽子? 糖尿病患者不适合吃加糖的甜馅粽子,应减少食用白粽、豆沙、甜粽、咸蛋黄、五花肉粽等高糖量、高热量的粽子,以及脂肪含量较高的鲜肉粽,建议选择五谷粽或蔬菜粽,尤其是含有粗粮、薯类、少油、不加咸肉及五花肉的富含膳食纤维、优质蛋白且热量低的粽子,有助于降低血糖,平衡营养摄入。同时,在享受美味时应减少该餐主食量,避免摄入热量过多 吃粽子时应注意什么? 尽量选择早餐或午餐时吃粽子。因为晚上肠道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减少,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平时要注重监测血糖,尤其是食用粽子前后,及时掌握血糖变化情况,便于及时调整降糖药物用量,更好地控制血糖;食用粽子后应避免久坐,餐后进行适量运动有利于降低血糖,防止大幅度波动。若食用粽子后出现餐后2小时血糖≥14 mmol/L,应及时寻求医生指导或到医院就诊。 杜丽坤,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学博士,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导师,黑龙江省首届青年名中医,主任医师,三级教授。 擅长病种:肥胖、高尿酸血症、痛风、糖尿病及其合并症,甲亢、甲减、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炎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骨质疏松,围更年期综合征,多囊,亚健康状态以及体质调整。 出诊信息:周一上午214诊室;周二、三、五上午,周三夜诊231诊室。(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