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孙丽霞 叶鸿)母亲节、国际护士节即将来临,对于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的已经成为母亲的医护人员来说,这虽然是属于她们的节日,但是为了肩上的责任与担当,她们依旧坚守在抗疫一线。虽然孩子们是她们放不下的牵挂,但对她们来说,更多的还是对职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对于孩子们的“抱怨”,她们非常愧疚,“我是妈妈,可孩子却更体谅我。” “我想让妈妈多睡一会儿” 有一天晚上,妇三科马慧敏支援回到家,检查儿子金宝的作业不禁湿了眼眶。作业的题目是“你想为谁送上什么?为什么?仿照短文写一写。”他的答案是“我想为亲爱的妈妈送上更多的时间,让妈妈多shuì一会。” 疫情开始时,马慧敏一直在隔离病房工作,后来去社区支援、去哈市六院支援。儿子逐渐懂事,也懂得妈妈的工作很伟大。马慧敏去哈市六院支援时怕父母担心没有告诉父母,姥姥姥爷问外孙妈妈为什么好久没来看他们,一向诚实的孩子却说了“谎话”,“我妈科里最近忙,连班。过一阵就来啦!”儿子的成长让马慧敏很欣慰。 “我希望妈妈能够打扮一下” 对于核酸采样室负责人杨柳来说,疫情这两年多,她明显感觉女儿桐桐长大了。今年母亲节到来前,桐桐用自己的零花钱在网上给杨柳买了一套化妆品。“妈妈,你好久也不化妆了,我希望你每天都可以漂漂亮亮的。” 自从杨柳在核酸采样室工作开始,别说打扮自己了,忙的时候最早9点多到家,有时候晚上11点多才到家,觉都不够睡。有时候忙着忙着甚至忘了去接要中考的女儿放学,等到发现的时候早已经过了孩子放学的时间了。抱着愧疚的心想要和女儿解释,女儿却说,“妈妈,我猜你肯定是有事耽搁了,别担心我。”那一刻,杨柳觉得孩子长大了,因为她想的不是自己,而是妈妈会不会担心。 “我希望妈妈可以说话算数” 在完成支援哈市六院任务的三个月后,产前诊断科丁彦晨又踏上了支援双城的征途。还记得那天接到紧急任务时,三岁的女儿小瑞宁一时接受不了突然的分离,用近乎哀求的语气,哭着对她说:“妈妈,你不是说再也不离开我了吗?你说话怎么不算数呢?”这种直击心灵的拷问让丁彦晨无言以对。作为一名医务人员,能奋战在抗疫一线,与病毒正面较量,她很自豪;作为一名母亲,离开年幼的孩子,不能参与她的成长,她很愧疚。 女儿哭了一会儿,脸上还带着未干的泪痕和她说:“妈妈,我陪你收拾行李吧。你带一件我的衣服,那上面有我的味道,你要想我了就闻一闻。”女儿把自己的小衣服送到丁彦晨的面前,又说了一句,“希望你下次说话算话,多陪陪我。” “我希望妈妈不要最后一个上传作业” 儿科护士长于佳的儿子今年马上中考,如今每天需要在家上网课。大多数同学的家长在这个关键的时刻都会在旁边陪着孩子一起学习,可是于佳几乎每天都要去支援,也没有看孩子的时间。儿子不仅在家努力学习,更学会了自己在家煮方便面,做一些简单的吃食。对于这些,孩子都不会抱怨,因为已经习惯她这样抓“不着人”的状态了,但唯独每到考试、传作业的时候,老师要马上发到群里,孩子就会和老师说,妈妈在岗位上工作,等晚上回家才能传,导致孩子只能每天是班级里最后一个传作业,最后一个交考卷的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