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 我省将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76万平方公里 近日,省水利厅印发了《黑龙江省“十四五”水土保持规划》。《规划》明确,到2025年,我省基本建成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水土保持政策制度、基础支撑体系,初步实现水土保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7600平方公里,持续实现水土流失面积、水土流失强度“双下降”,确保水土保持率目标值达到84.16%。 《规划》围绕监督管理、预防治理、监测和信息化、改革创新等四个方面部署水土保持工作。一是有效控制人为水土流失,实现水土保持监管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二是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高水土保持率。三是推动智慧水保体系建设,优化调整监测站网布局,高效开展动态监测。四是建立水土流失综合防治部门协同机制,强化地方政府目标责任考评,完善与水土流失治理机制,增强水土保持发展活力。 《规划》聚焦黑土地保护,结合黑龙江省水土流失治理需求,围绕三江平原、松嫩平原等粮食主产区和大小兴安岭山地、长白山山地丘陵生态屏障带,结合黑龙江省地形地貌,提出“两带三片”水土流失重点防治格局。大小兴安岭山地森林防治带和长白山山地丘陵防治带实施人工造林、封育保护、退化林修复和草场保护治理修复,提升水源涵养、生态维护、水质维护和农田防护功能。三江平原水蚀综合治理片、松嫩平原东部水蚀综合治理片和松嫩平原西部风蚀综合治理片聚焦黑土地保护和国家粮食生产安全,以坡耕地水土流失和侵蚀沟为重点,统筹高标准农田建设、保护性耕作,以小流域为单元,以侵蚀沟为重点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以设施农业、粮草间作、留茬耕作、秸秆覆盖以及农田防护林建设等综合措施推进风蚀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李刚 吴玉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