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杨升炎)黑龙江省同江市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业,依托东北手工制作传统做精“庭院经济”、“炕头经济”小产业,做实“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培育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 东北特产粘豆包,相信会勾起很多东北人的回忆,对东北老乡来说,豆包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包含着对家乡的思念和对那片黑土地的情怀。小小的粘豆包对家住银川乡新民村的农民孙秀云来说,却有着更大的意义。一入冬,孙秀云就准备好了包粘豆包的食材,淘米、捞米,水分榨干后粉碎,再烧开水烫面进行发酵,面醒好了,便开始攥豆馅,包起热气腾腾的粘豆包。她手工制作的粘豆包,选材出自自家种的农产品,手艺精湛,味道香甜,不仅在村里的口碑非常好,还经常有人慕名而来,豆包供不应求。冬闲时节,靠着出售手工制作的粘豆包,能为全家带来一笔收入,使家里的小日子和豆包一样“蒸蒸日上”。在村里,和孙秀云一样有蒸豆包手艺的农民也不愿闲在家里猫冬,看到了手工豆包的潜在市场,乡村两级党员干部开始帮助农民朋友谋划起今后的发展思路,从种植业开始准备原材料,扩大规模一起闯市场。 尽管室外冰天雪地,银川村的农民朋友也一点儿没闲着。农民高连宝的营生就是用高粱穗编制笤帚。一个冬天,高连宝的笤帚就能为自家增收4000余元。“春夏种花苗,农闲扎笤帚”是高连宝的生活写照。2021年,掌握种花技术的高连宝在乡里的扶持下种植串红、黄金花共2万株,乡政府以每棵1.5元的价格向其订全部订购,用于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还为有经验的农户协调5栋大棚共计2100平方米用于种植经济作物,并指派农业技术人员从育苗到移栽、养护等全过程进行跟踪指导。冬季,闲不住的高连宝把过去学会的手艺又拣了起来,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石。同江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鼓励、帮助脱了贫的农民朋友结合自身实际发展田间地头、村前屋后的庭院经济、炕头经济“小产业”,让农民朋友振兴发展有了动力。 在乌日垦煎饼厂生产车间,几盘鏊子热气腾腾,工人们正熟练地进行上料、刮匀、揭饼、叠放、分拣、包装等操作。乌日垦煎饼厂创始人原野是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的卫垦村人,一心想要干事创业。村里一直有摊煎饼的历史,但一直是纯手工摊制。为了提高煎饼的产量和质量,她通过调研市场需求,了解大众饮食习惯,借鉴其他企业生产煎饼的先进模式,投资20万元增设了煎饼生产线。她认为,煎饼也要做高端,因此一开始就把产品定位于“营养、保健、零食、高档”。在她的带领下,同村10名村民入股,经过不懈努力尝试制作了200多次后,成功开发了有自己特色的山药煎饼。通过政府好政策的引导,入驻了同江市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厂房面积150平方米,引进6套生产设备,实现特色煎饼的生产加工。目前正在试生产,正式投产后预计年利润可达40万元左右。 同江市具有蓝狐良好的生态养殖条件,粮食作物生产丰富,水中的鱼、虾及浮游生物是蓝狐良好的天然饲料。为促进蓝狐养殖规模化和科学化发展,2019年,同江市新的蓝狐养殖基地建设完成,占地面积18.46公顷,可容纳7.5万蓝狐养殖。目前,蓝狐养殖基地有20户养殖户,在国家好政策的鼓励下,他们利用好蓝狐养殖新区,扩大养殖规模,科学养殖,通过自己的双手逐步走上养殖蓝狐的致富道路。 |